第71章 诸王抵京(第1页)
德胜门外的大校场。李邦华已经连续在这里呆了好几天了。在彻底理清了京营三大营的确切数量后,他就和张维贤一起,带着兵部的官吏们,开始考核所有士卒。按照李邦华亲自制定的考核标准,三大营所有士卒,年纪不得超过二十五岁,力气也不能小于二百五十斤。还得能够射箭,放炮。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,才有资格留在京营。当然了,这些士卒的待遇,在请示过朱由检后,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直接和辽东的边军差不多。原本每名普通士卒每月军饷一两二钱,在经过李邦华奏请后,朱由检大笔一挥,额定每月二两银子。这样一来,京营中的普通士卒们,尤其是那些仅剩的精锐兵士,无不是对李邦华的改制极为的拥护。当然,这也让那些勋贵,以及京营的某些将领们愈发的心焦起来。按照李邦华这个弄法,他们早晚要失去在京营里的所有利益。戎政.府,李邦华看着桌案上的名册,最后长长的吐出一口子浊气。张维贤放下手里的茶盏,揉了揉自己小腿,对李邦华问道:"孟暗,如何了三大营符合考核条件的有多少"李邦华脸色凝重道:"国公,五军营的九万人,经过清查,只有五万多,这其中能称得上精兵的,只有不足八千。""三千营和神机营还没来得及考核,下官估计,情况可能还不如五军营。"闻言,张维贤也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。"孟暗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京营荒废至此,想要重塑成祖时期的威名,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你也莫要太过着急了。""后日就是年节了,先把这个年过去再说吧。"听到张维贤这么说,李邦华也是点了点头。收拾一番后,两人齐齐离开大校场。……宫里,乾清宫前已经点起了巨大的鳌山灯。内官监掌印太监李国辅,站在朱由检的身后,语气有些激动的禀报道:"皇爷,奴婢已经命人在宫外采购了大量的火烛,足够让宫里的贵人们用到开春了。"朱由检站在那里,看着远处的鳌山灯,以及在鳌山灯周围欢笑的宫人们,微微颔首道:"年节期间,宫里所有的花费,全都要账目清晰,以备朕查阅。"听到皇上这么说,李国辅顿时只觉浑身冰凉,赶紧躬身道:"奴婢遵旨!"朱由检只是在远处看了一会儿,就转身返回了暖阁。"方正化。""奴婢在。""福王他们到哪里了"朱由检坐到软榻上,闭着眼睛对伺候在旁的方正化问道。后者躬身回道:"算算时日,福王和唐王他们最近两三日就应该进京了。""到时候让礼部派员……不,让礼部尚书亲自去城外二十里迎接。"朱由检打算和自己这几门亲戚好生谈谈,自然是要先把面子功夫做足了。以免有人说他这个皇帝刻薄寡恩。方正化也是一一记下。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,腊月二十九。也就是在这一天,受到朱由检召见的周王、福王、唐王、郑王、潞王几位藩王也终于进京了。礼部尚书来宗道虽是心里不乐意,但还是亲自带着人出城二十里迎接诸藩。其实,按照大明祖制,是绝对不允许两位,及以上的藩王同时进京的。藩王进京朝见,只能是一个个的轮流来,但朱由检这次显然是打破了这一祖制。不过,这说到底还是皇家的家事,蔓草文武现在也没工夫和皇帝掰扯这件事。而且,朱由检召见河南诸藩的旨意,并没有经过内阁和六部,他们想反对也没有机会。礼部命人临时搭建的帐篷里。礼部员外郎袁继咸,此时站在来宗道的身后,轻声说道:"部堂大人,您说陛下这大年下的,召这么多藩王进京是什么意思"来宗道坐在椅子上,一边品茶,一边说道:"谁知道我们那位陛下又在想什么左右不过是皇家的家事,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不要太过较真了。"袁继咸虽是有些不太赞同对方的说辞,但还是点了点头。这位新帝登基后,可以说是性情大变,朝里又有魏忠贤,这条随时会跳出来咬人的疯狗,自己还是少说话的好。时间临近中午,就在袁继咸等得有些急躁的时候,一队快马向着这边疾驰而来。来到帐篷前,马上的骑士翻身下马。来宗道和袁继咸两人,听见外面的动静,也都迎了出来。"秉部堂大人,诸王车架距此已不足五里。"骑士躬身对来宗道并报道。后者闻言点了点头,对身侧的袁继咸吩咐道:"开始吧。"随着来宗道的命令传达下去,礼部的一众官员也都整理衣衫,教坊司的乐工们也起来了雅乐。很快,数架豪奢的车队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。来宗道见诸藩竟是聚在一起,共同进京,眉头一下就紧紧皱了起来。不过,不等他多想,这数架车架就已经来到了近前。来宗道立即带着礼部诸官上前。此时,为首的一架马车上,走下来一位白发老者。紧接着,其他几辆马车上,也各自走下来数道身影。不用想,单单是这些人身上穿着的大红色衮龙袍,也知道这几位就是正主了。"下官礼部尚书来宗道,见过诸位殿下。"别看来宗道是礼部尚书,但他也就见过福王朱常洵,其他几位藩王,他还真分不清谁是谁。不过好在诸王的仪仗上,都写有王号,根据上面硕大的字体,来宗道也是很快就确定了这些人的身份。为首年纪最长的是唐王朱硕熿。这位唐王不只是年纪大,辈分也高,是和世宗皇帝一辈的人。当今皇帝的爷爷万历皇帝,见了这位也得称呼一声王叔祖。其次按年级排,依次是周王朱肃溱、福王朱常洵、潞王朱常淓、郑王朱翊铎。当然,这次这些藩王进京,不只是这些藩王自己,他们各自还带了不少的护卫、内侍等。